当前位置:首页 > 人员 > 研究人员 > 张彬斌 > 张彬斌研究成果 > 文章详情

张彬斌:全方位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和教育强国战略

发表于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明显增加了关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城乡义务教育等科教领域审计情况的篇幅,更加系统地彰显审计监督以国之大者为中心,覆盖公共资金使用的所有领域,客观曝光典型问题,不回避社会热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从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突破、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来看,公共投入规模大、成果形成周期长是典型特征,积跬步方能致千里。有必要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尽可能地将资源投入到最合理的位置,以保障长期效果能够与长远预期目标相一致。国家审计把经济监督作为基本定位,通过查找这些领域实践表现与制度规定之间的差距,揭露典型问题并推动整改,实现查病治病防病相衔接,促进相关地方、部门、单位更好遵循中央政策文件规定,不走样不变形。与此同时,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以及城乡教育等领域的资金运用,可能还具有与其他领域不同的特征,国家审计通过查明或揭示某类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研究问题形成的深层逻辑,有助于推动这些领域的改革,促进制度完善和政策优化。
一方面,全面反映审计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护航。今年5月份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开展审计工作要如臂使指,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开展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基础教育等领域的审计并揭示所发现问题,是审计监督响应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等事关现代化科技强国建设的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并要求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领域存在任务部署偏离预定目标、科研成果涉嫌造假、验收不严、挪用研发资金等问题。这说明,我国在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领域,在健全长期投入机制的基础上,还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关键是要理顺短期可视绩效与长远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查摆问题的同时向前深挖体制机制根源,以改革促进投入体系完善,更好实现资金规范运用与预期成效的统一。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还指出,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的使用上存在地方政府保障责任未落实、申领使用不严格,学校违规收费和处理资产等问题。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困难学生补助等教育经费补助计划,其初衷无疑在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而审计报告揭示地方虚报投入、拖欠农村特岗教师工资或社保、挪用补助经费平衡财政预算或偿还债务等具体问题,表明部分地方政府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还不到位,分配管理使用义务教育经费还不规范。审计工作报告对这一领域的问题用不小篇幅予以披露,意味着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对于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的保障亦应给予较高程度的优先级,杜绝违规收费和变相摊派,助力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另一方面,全面监督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资产的使用,更大范围回应社会关切。根据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和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的总要求。以准确把握和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基础,在范围上做到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源或资产的领域实现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相比以往年度安排更多篇幅体现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领域的审计情况,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义务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和公共经费使用问题,是社会广泛关心的热点领域,以审计工作报告这种具有权威属性的方式向公众反馈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打通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之间的通道,形成监督合力,促进这些领域资金使用的规范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彬斌

  本文转自审计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