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财经战略年会201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 > 嘉宾发言 > 文章详情

李 扬

发表于 cjyyzb
李扬:尊敬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特别是对于山东省政府、山东财经大学的地主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也祝贺这次大会取得圆满的成功。刚刚的短片中已经介绍了财经院,也说到了财经院是社会科学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一个成果,这样一项成果已经有了它的一些卓越表现,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探讨深化改革,初步的想法,我们会用财经院的这样一个平台承接中国社会科学院整个经济学部的智库方面的工作。到第三届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丰硕成果展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在2013年年末开任何的会议,都离不开要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这个《决定》大家肯定都反复学过多次,我也是学了多次,并且在有些时候还被人邀请去谈体会,越学越觉得这个《决定》确实非常之重要。同时也感觉到,它是一个理论纲领。既然是理论纲领,一方面我们需要认真地分析研究字里行间以及在那样一些字句背后的大的背景。另外一方面,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细化,特别是要探讨如何去贯彻落实。最近关于如何学习、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习总书记有讲话,他希望大家认真学文件、认真学原件,认真地去探讨背后所体现出的党的一些新的战略安排,当然我们需要认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是从就任总书记以来一系列的讲话精神。中央已经安排的有学习,有些人统计习近平同志至少有35个讲话,这些讲话给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很好的注脚,我们要认真地学习。我们今天不免要谈财政、税收和金融。在财政改革方面有非常多的一些论断,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据我的观察和分析,第一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把财政的位置摆得比较确定,而且摆得比较合理。在《决定》中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大家知道,“治理”不是第一次进入党的《决定》中,而把财政作为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在之前没有这样的表述。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和支柱,我们对于财政问题的研究就应当有一个新的视野。第二个方面是预算方面。预算是在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也就是说,我们要脱离传统的那些收支平稳,传统的收定支,从政府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的作用这样一个立足点来讨论我们的预算问题。也就是说,支出优先,这是一个极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变化正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努力。当然要推进这个变化是有非常多的事情要研究,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说谈到了我们要用权责发生制来编写各级政府的经营预算,我们过去这个都没有做过,在财经预算这个侧面我自己认为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税收方面也有很多新的内容,特别是涉及到涉税的原则,我的印象中以前党的文件中没有明确地谈到它,这次明确地谈到了涉税的原则。第三个方面谈到了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首次在中央的文件中对于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中央政府的事权是什么、地方政府的事权是什么、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事权是什么,都做了非常清晰的界定,这就会使得我们今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施现代化有了一个基本的依凭。就金融这个领域改革,它的阐述方式和财政税收不太一样。在金融领域,主要是缺什么补什么。金融改革已经做了很多年,从结构、市场、工具、监管、货币政策、监管协调、国际协调,基本上每个领域在每一次改革中都顺次说过去。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我们回头看金融改革的时候发现,虽然总体上做得非常热闹,使得现在很多金融领域中的机构、市场等等可能在全球已经占了非常显要的位置,比如说全世界前十大商业银行中国四个,中国人民银行用资产来计算我们是最大的中央银行等等。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缺陷,使得我们的金融体系不能有效地发挥它引导资源配置作用。当下我们遇到一个极大的矛盾,从宏观上说,货币供应像洪水一般泛滥。但是从微观上说,哪个企业都说借不到钱,借钱难、借钱贵。那边是货币供应很多,利率飙升到7%甚至更高。这几个数字放在一起是矛盾的。这充分展示出我国经济下一步金融改革不是市场、机构等等问题,是最基本的机制和体制问题。围绕着这样一个总的想法,在三中全会中对于金融改革的布置就是缺什么补什么的这样一个思路。缺什么?我大概概括一下是不是缺六个方面的要素。第一,缺市场的基准。利率没有市场化、汇率没有市场化、国债收益率曲线没有市场化,不是说市场配置吗?市场配置靠价格来配置。金融领域中最基本的三个价格都是被管制的,所以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很清楚,必须在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改革上要有步伐。我们看到,在2014年很多领域会有较大的推进。第二,中国现在不缺钱,在一定程度上是钱泛滥,但是中国缺长期资金,长期资金中尤其缺股权资金。中国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就是要长期资金,都是要投资,无论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都需要投资,投资需要长期的钱,而我们的金融体系只能动用短期的钱。我们需要长期的,钱是短期的,借短用长、资源错配就是这个金融体系中的问题,以至于现在各级政府都要搞融资平台,审计署的领导在这里,很快就会公布一个数字,据说习近平总书记说不管这个数字如何,让人震撼,还是如实地向人们公布。这么高的债务是如何产生的?绝对不能说地方政府不愿意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恰好相反,这是他们想履行职责,在这样一个扭曲的金融体系下,他不得不如此。在下一步必须让我们的金融体系能够提供长期资金,尤其能够提供股权性资金,那就需要改革我们的资本市场,改革股票的登记发行制度,改革债券市场,同时新设立一些从事长期融资的金融机构,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解决城市住房的融资问题,解决整个长期发展中的长期资金问题。第三,金融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有很多的机构、很多的人都得到了过度的金融服务,但是广大的普通大众尤其是那样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得不到金融服务。每一个公民获得金融服务是他们的天赋人权,这个天赋人权被忽略了。在下一步我们的金融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发展普惠金融是我们很大的任务,而发展普惠金融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发展小额贷款,要破除那种信用完全集中在国家手中的状况,要允许非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个人之间能够发生关系,这个对中国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变化。第四,中国金融已经有非常大的发展,风险也逐渐积累,但是处理风险的机制依然不是市场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是市场化的,但是产生了风险如果去处理风险是不市场化的。下一步我们要提供一套市场化的处置风险的机制,这个任务也是非常之艰巨。第五,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但是无论是中国人走出去还是外国人请进来,还是双向流动,都还是有很多的障碍。这样一些障碍,使得我们不能够非常充分地发挥中国崛起大国的作用,我们必须要解除这些障碍,必须能够让我们更加顺畅地带着人民币走向世界,这也需要我们改革。第六,我们的金融监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但是每一个领域中的监管都还有现代化的这样一个空间,更重要的就是各个监管当局之间他们的合力没有形成正能量,基本上是负能量,所以监管协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总之,从我自己的体会来看,三中全会对于财经领域提出了非常多的新的任务,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会议,以这个会议为基础,我们扩散开去,在财经界要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热潮,同时作为理论界,我们更有一份进一步探讨它的细节、进一步推动它落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相信,我们是一定能够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同时,明年我们开这个年会的时候,希望大家明年再相聚。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