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 > 论文 > 文章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优化营商环境与扩大国内需求

发表于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内容提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产生推动创新创业、优化资源配置、提振市场信心、提升开放质量等作用,从而增进有效投资、扩大居民消费,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坚定不移地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制度规则与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形。各地都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纷纷出台措施、完善制度和对标先进,在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服务和监督执法等各领域持续改善。但综合来看,地区间营商环境优化措施的落实效果有所不同,现实差距依然存在。今后,优化营商环境要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市场预期和信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强化基础制度建设、抓好各项措施落地,并建立地区间协同机制;同时,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在新形势下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动力、增强后劲。

 

关键词:营商环境  国内需求  行政体制改革  公共服务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100006;浙江财经大学,310018

 

  期:《财贸经济》2023年第8

 

长摘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产生推动创新创业、优化资源配置、提振市场信心、提升开放质量等作用,从而增进有效投资、扩大居民消费,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各地方、各部门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制度规则与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形。各地都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纷纷出台措施、完善制度和对标先进,在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服务和监督执法等各领域持续改善。但也注意到,地区间营商环境优化措施的落实效果有所不同,现实差距依然存在。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扩大内需的作用要求更加凸显。课题组认为,接下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的做法应致力于满足以下目标要求:深化重点领域对标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培育市场信心,扩大投资和消费,优化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助力高质量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必须看到,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仍面临一些重要问题。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难度加大。二是涉及营商环境的基础制度仍不扎实。三是数字经济的兴起对市场监管提出新挑战。四是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程度仍显滞后。因此,要不断深化涉及营商环境的各项改革,并将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厘清政府行为与责任边界。并且,要以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实现全局利益与地方利益协调。此外,还要适应数字经济领域不断的迭代创新。

 

通过建立健全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匹配、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能够促进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由“大”向“强”转变,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动力、增强后劲。结合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趋势性要求,课题组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具体包括进一步减少审批,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提升服务主动性,促进服务自动化等。

 

第二,要强化基础制度建设,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具体包括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优化方式、提高效率、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以及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并发挥市场机制的韧性、灵活性等。

 

第三,要优化政策出台与执行,保护投资者信心,具体包括增强重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建立政策跟踪和评估机制,对政策实施过程的市场效果和社会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探索建立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等。

 

第四,要增进区际协同,支持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具体包括加大力度推动部分地区营商环境“补短板”,鼓励各地区从自身特点出发设计更加合理高效的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以及制定统一的税收优惠规则和标准等。

 

第五,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新型监管优势,具体包括做实传统信用监管,加强数字信用监管,建设消费信用体系,以及优化线上营商环境等。

 

第六,要积极对接国际规则,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包括前瞻性设计宜商环境评估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及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等。